查看原文
其他

与乡土乡林共成长,“一年.四季”践行本土化自然教育

2017-03-29 乌鸦、蒲公英 盖娅自然教育

 ▲ 

在自然中相伴成长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湿润,适宜竹子生长,竹资源丰富。“川西咽喉”雅安乃主要产竹区之一,常见房前屋后、沟河两岸,竹林密布。从成都市区出发,坐三个多小时的车,城市亲子就能来到雅安庙圷村。他们不仅可以走竹径、识竹态、品竹韵,“在自然中体味艺术”,还可以制作竹编、烧竹筒饭、画水墨竹,“在艺术中回归自然”。


2016年八月,“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开展以竹为主题的夏令营,关注家乡的人文物产,探索自然教育和艺术教育相融合的实践。伴随着“一年.四季”的成长,机构负责人蒲公英总结说,这就是自己的一场修行。


蒲公英:从自然保护转向自然教育


 ▲ 

孩子和蜻蜓引领的路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在自然保护公益领域,蒲公英工作了有12年。2010年,一只蜻蜓改变了她的职业方向:从自然保护转向自然教育。

    

那时,蒲公英还在环保NGO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一天,三岁的女儿圆宝问到:“妈妈下次能不能给我买个蜻蜓?”,她有些诧异。女儿不懈地问遍曾见过的大商场,还想出了几乎万能的“网上”。但是“没有地方能买到蜻蜓”,蒲公英不知道该如何向女儿解释。

 

 ▲ 

让孩子在自然中茁壮成长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当晚,蒲公英就写了封“一只蜻蜓引发的倡议”信,号召有孩子的同事行动起来给孩子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蒲公英说:“一直在致力于自然保护的我,突然换了个角度来看待我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从做项目的角度,把自然视为我的保护对象;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妈妈, 我发现我和我的孩子都如此需要了解自然、亲近自然。”2013年,她辞职加入到艺能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现更名为: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以下简称“一年.四季”),投身自然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一年.四季:自然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 

自然总带来前行的力量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虽然蒲公英和她的创业伙伴都没有商业市场运作机构的经历,他们仍坚持选择商业注册。拥有NGO工作背景的蒲公英解释到,与自然保护不同,自然教育直接对接公众的需求,更加接地气。蒲公英相信对自然教育有需求的公众,能够成为自然教育的支持者,有稳定的市场支持,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尽管如此,机构早期发展依然艰难,市场不成熟,盈亏不平衡时还是得由合伙人投钱补差。面对经营压力,蒲公英和伙伴们一次次地探讨发展之道,最终还是一次次地明确了大家想做的事情不是急功近利,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条慢工出细活的教育之道和成长之路,“不在短期内追求规模效应。”坚守自己的底线,“我们总告诉自己慢慢来,不要为了追求发展而走偏了。”

 

 ▲ 

机构和小伙伴的共同成长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在忐忑摸索的过程中,有压力有挑战,最初的合作伙伴有了变化,幸运的是,留下来的合作伙伴逐步达成共识:通过推动探索扎根本土、陪伴成长、参与融合的教育模式,践行自然教育和可持续生活,探索自然艺术结合之道,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求美的启发和创意灵感,同时融入本土文化特色,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助力于身心灵的健康成长。


城市野趣小苗团:秉承多元教育的理念



 ▲ 

听听秋天的来信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让小苗们在自然艺术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今年10月开设年龄在4岁-6岁的小苗团,顺着四季的脉络,一起寻找散落在城市公园、湿地的野趣。


“野”, 不仅仅指户外环境,还是孩子和家长们在自然环境中释放天性的状态。”我们一直很推崇的一个状态,叫做释放天性,就是为了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不要怕犯错,不要怕弄脏,不要怕打湿衣服,而是尽情体验各种各样来自生活和自然的元素,在游戏中协作、互动、学习和成长。”

 

 ▲ 

在自然中释放天性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由于研发团队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小苗团的体验如万花筒般丰富多彩。从自然艺术教育角度,胡萝卜老师带领观察、探索、感知自然材料,体味亲手创造的乐趣;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布谷鸟老师融入四川特色儿谣,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引领亲子探索自然中的声音和韵律节奏;和微笑图书室合作的一年.四季公益故事小屋之故,珍珠老师侧重从优质绘本的角度, 用故事向孩子讲述自然和生活。这也秉承多元教育的理念,因为大自然本身就如此丰富多样,兼容并包。

 

 ▲ 

在自然中的温馨亲子时光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土地的孩子:一年四季重返同一片土地



 

 ▲ 

在土地中回归到自在的状态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成都平原土壤深厚肥沃,耕作历史悠久。然而,“对养育我们的土地,我们缺乏深入了解。”因此,自2014年连续四年推出的“土地的孩子”四季农耕体验系列课程,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和认同。“土地有很多需要我们挖掘自然知识和乡土文化。”

 

 ▲ 

手把秧苗插满田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这些年龄在5岁-8岁的孩子,随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节律,整个四季都参与进农耕农事。每个月的主题,则根据当季的物候和习俗传统选定:三月春之伊始,认识土地;四五月春耕挖土豆摘胡豆;六月夏长插秧子;九十月秋收打谷子收黄豆,十一十二月冬藏红薯和萝卜;次年一月喝腊八粥团圆。在农耕课堂,他们了解田野生态系统,又进行自然观察、亲子游戏和自然手作,好不热闹。

 

 ▲ 

体会耕耘和收获的喜悦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这群“土地的孩子们”一年四季重返同一片土地,会感到枯燥吗?蒲公英说,探索之初团队还是倾向于去周边不同的地域,再围绕地域做不同的主题课程。可是慢慢地有了反思,以一种猎奇的方式看待自然,表面上会让课程体验新鲜新奇,实际上也让人眼花缭乱,根基不牢。“如果我们没有花较长时间了解一片土地,那对一个地方的情感连结从何而来?”

 

 ▲ 

闻闻泥土的味道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即使在同一片土地,四季变化注定不会是单调枯燥的。“土地的孩子”们从暖春坚持到寒冬,接纳感恩土地的馈赠,越发自然自在得接近泥土,“人和人的距离越来越亲近,不论是小伙伴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还是我们和接待我们的农户之间。四年时间,我们愿意不断改进,做出沉淀、有厚度的土地课堂。”

 

 ▲ 

土地也带来美的启发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森林之子:有情感连结才会保护森林

 

 ▲ 

在淅沥的雨中漫步山林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有赖于成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车两个多小时就能看到高山密林。以森林体验为主题,“森林之子”四季自然课堂,让7岁到10岁的亲子家庭,置身于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接触到更自然的生态环境。

 

 ▲ 

带着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 

近距离观察和学习森林生态系统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在一年四季的设定下,亲子与森林间微妙的情感变化:敬畏、好奇、探险、收获、暖心、回味,被一一收录并编排进课程里。从玩手机、一出门就喊累,到每一步都践行LNT(Leave No Trace) 无痕山林理念,孩子们慢慢成为“森林之子”。一年的情感积淀后,他们透过“我想对森林说”的记录镜头,真诚的表达:“对不起,我们不应该破坏你。” “我们是自然的一份子”……


 

 ▲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是自然的孩子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森林之子还有个特别环节,需要家长和孩子分开行动,这无疑会增加工作人员的配比量。而这时家长往往表示不放心孩子:“他胆小”或“她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在单独行动中,孩子往往比这些评价表现得更好。“让孩子在团体中,独立摸索方法,学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这是积累一手智慧方法,而不是依赖家长的帮助。”

 

 ▲ 

在自然中绽放最开怀的笑颜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安排分开行动,也有助于家长的个人成长。因为和孩子在一起的家长总是不由自主担心:“冷不冷?”“渴不渴?”……又或者端着成年人的架子,习惯性地抄手旁观。但工作团队一直给家长们传递,相对比自然,我们都是孩子,我们都是森林之子,都是自然的孩子。通过和孩子分开活动,家长从孩子的监护人、摄影师的身份解放出来,以单个的个体去体会自己和自然的连结,回归到轻松自在的状态,第一次尝试之后家长们都由衷地反馈说:“以后都把我们分开吧。”

 

 ▲ 

相伴成长,大家即是参与者又是分享者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在自然中,也让大家更加乐于分享,这些家长们凑一起,就是“最强”智囊团,他们开始参与到部分课程带领中,有的家长申请成为“一年.四季”的志愿者,有生态保护工作背景的家长绘声绘色地讲解生态小知识,致力于亲子阅读推广的家长成为出色的故事妈妈,从事医疗行业的家长演示在野外如何包扎伤口,擅长做菜的家长在露营时给大家分享美味的菜肴,建筑学背景的家长生动有趣地分享民族地区的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做媒体传播的家长创作出森林奇幻历险故事。孩子们听得入迷,家长也乐于分享。


不少家长对蒲公英团队表示,你们做的事情非常阳光,一定要坚持下去。为了让这份暖心的事业可持续下去,不少家长主动为“一年.四季”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蒲公英说这是多少钱都请不到的智囊团。“一年又一年,我们不仅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孩子们和家长朋友们也陪伴着我们成长。陪伴是相互的,我们非常感恩! ”


未来路径


 ▲ 

探索之路,感谢陪伴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自然教育近几年在国内蓬勃发展,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到自然教育行业,另一方面大部分机构的人力和能力发展并不能在短时期内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不断实践过程中,一年.四季的小伙伴们也在不断思考机构的行业定位。“我们坚持做‘小而美’的一线实践探索,我们也承认单凭几家小机构是没有办法去应对广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想把一线的探索实践整理成可以推广传播的学习经验,让更多机构有能力去创造有特色、有理念的本土课程。”

 

 ▲ 

分享互助为主题的石头汤学习会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同时,在自然教育领域初创期,缺乏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和清晰的未来发展定位,从而流失了重要的伙伴,团队不得不面对人才储备不足,内部缺人的困境。这推动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开始探索内部人才培养机制,2016年初推动建立了实习生机制,组建了激励志愿者参与和分享的“石头汤”学习会,同时邀请了成都地区资深伙伴共同筹备面向行业初阶从业者的人才培养课程。虽然人才培养课程的筹备比预期更长,但一个应对本土需求的创新课程需要、也值得这样细细打磨。2017年3月,这个针对本土的人才培养课程即将正式推出,“相对比其他的自然教育课程,我们更强调本土特色的挖掘和创新,以及关注从业者的个人成长。” 


自然教育机构如何做出本土特色?”一年.四季”交出自己的答卷:“土地的孩子”扎根于成都平原肥美的田里;“森林之子”行走在物种多样的四川山地林间。探索期间,课程设计融入四川丰富的地理形态、四季分明的气候、水文土壤与生物资源,不愧于“天府之国”的馈赠。作为古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成都还有很多人文元素可以挖掘,用于丰富自然教育课程内容。


对每一个扎根当地的自然教育机构来说,本土化都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是“一年.四季”的自我修行,也是每个小而美的在地机构要完成的探索。


 

 ▲ 

自然是最好的课堂  

图片提供: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更多机构—分享阅读

010 【小路自然教育中心】

从“紫米”到“蜂巢”,探索人才培养的不同途径


09 【乐享自然工作室】

NEP计划,为生命源源不断增能的人才培训


08【魔法猫ECO手工坊】

透过自然艺术和生态游戏,传递自然教育理念


07【中日公益伙伴】

搭建中日自然学校的桥梁, 促进民间交流与合作


06【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在地化”的自然导师计划,从共同学习到相互陪伴


05【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

自然解说员培训体系,致力于华南地区的自然教育与生态保护


04【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

为保护红树林开展教育活动,炼成优秀的自然教育中心


03【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

做有趣、有序、有意义的环境教育


02【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

这所培养绿色公民的自然学校,走出了五百位自然体验师


01【绿色营】

它被誉为中国“绿色人才西点军校”,20年里无数自然守护者从这里诞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